西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扎根西部四十余年,依托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的学科平台,形成了鲜明的工科特色与育人优势。该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导向,聚焦智能时代对可信软件技术和智能服务工程的需求,构建了涵盖学术研究、工程实践与师范教育的多层次培养体系,为西部地区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
专业定位与学科优势
西北师大软件工程专业创建于2012年,拥有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并设有数据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其研究方向涵盖可信软件工程技术、智能软件服务工程和教育领域软件工程,其中后者针对西部教育信息化需求开发了多个特色项目。学科平台建设方面,依托甘肃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和区块链行业技术中心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培养体系与课程特色
专业课程设置强调工程性与创新性双驱动:
- 核心课程模块:包括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测试与维护,以及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考研科目代码821)等基础课程;
-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虚拟现实实验室和大数据技术实验室完成项目实战,近四年实验室建设投入超1400万元;
- 竞赛培养机制:以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奖率提升25%。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62%博士学历教师团队,其中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名师和飞天学者领衔教学,近五年承担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经费达2600万元。研究方向聚焦智能感知技术与教育软件工程,开发的“教育领域软件工程”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为甘肃40%以上中小学提供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
就业前景与升学通道
该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2%,位居全校前三,毕业生主要进入IT企业、金融机构和教育系统。保研率超过10%,考研录取率接近30%,部分学生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深造。校企合作方面,与86家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公费师范生可直接进入甘肃省重点中学任教。
面对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浪潮,西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持续优化培养方案,致力于为西部发展培育兼具技术创新能力与教育使命担当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