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江西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优质校",其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四年建设已形成鲜明特色。该专业依托护理与视光学院,建有占地8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养老实训中心,配备老年基础照护、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等五大实训模块,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模式培养适应银发经济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024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在校生规模达294人,学生获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奖2项、省级17项,1+X老年服务与管理证书获取率超90%,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90%以上,成为区域养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建设紧扣产业需求
学校以银发经济发展战略为导向,构建覆盖"评估-照护-管理"全链条的实训体系。校内实训中心配备标准化可视教室和智能监测设备,模拟真实养老场景开展教学。与沧州市人大等政府机构建立考察交流机制,通过政校合作推动专业标准与行业规范对接。专业定位精准对接《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培养掌握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智慧养老产业对"技术+服务"跨界人才的需求。
课程体系突出能力本位
课程设置采用"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架构: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康养政策法规等,夯实职业素养
- 核心技能课程涵盖老年人能力评估、生活照护、康复训练等实操内容,嵌入智能穿戴设备应用、远程健康监测等智慧养老技术
- 拓展课程设置社区居家智慧管理、养老机构运营等模块,培养学生运用健康养老大数据平台进行服务管理的能力实践教学占总课时50%以上,通过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如组织学生参与老年能力评估师职业技能鉴定,实现"课证融通"。
产教融合深化行业对接
学校建立"双元育人"机制:
- 与三甲医院合作开发医养个案管理课程,引入远程医疗问诊系统实训
- 在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实训室配备环境控制系统和紧急呼叫装置,模拟居家养老智慧场景
- 定期开展"养老产品适老化设计"创新项目,指导学生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辅助器具通过"引企入校"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使学生在智能床垫监测、老年健康数据分析等真实工作场景中掌握前沿技术。
人才培养彰显社会效益
专业建设紧密服务区域发展:
- 毕业生主要流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机构和养老科技企业
- 开展"智慧助老"公益活动,组织学生运用VR技术为失能老人提供虚拟社交服务
- 研发的"老年人跌倒预警系统"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技术转化应用于本地养老机构数据显示,接受过老年心理辅疗专项培训的学生,在养老机构用户满意度调查中得分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发展前景与创新路径
面对2.8亿老年人口市场需求,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方案:
- 计划增设"人工智能辅具开发"方向,对接智能养老设备研发产业链
-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模拟认知症照护等复杂场景
- 推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将老年社会工作师等新职业标准融入教学通过深化"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着力打造中东部地区智慧养老人才培养高地,为破解"最后一公里"养老难题提供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