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财经学院作为全国首个获批开设创业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自2013年起,该校依托工商管理学科优势,通过校企共建实体学院、开发递进式课程模块、搭建实战化实践平台,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能力进阶培养”的育人模式,累计培养毕业生近千人,其中35%以上成功孵化企业或参与创业项目。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商业模式设计能力和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新一代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方面,该校构建了“四阶递进式培养体系”,围绕基础认知、项目强化、模拟演练、创业实战四大阶段设计课程。核心课程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创业实践与实战》等模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知识。同时推行“3+1”专创融合教育,前三年强化专业基础,第四年通过创业学院集中开展实战训练,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课程设计注重三个维度:
- 基础理论层: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夯实商务素养
- 技能训练层:通过案例研讨、角色扮演提升市场分析能力
- 实战应用层:在孵化基地完成产品开发、商业模式验证等全流程操作
教学模式创新体现在三个关键领域。首先推行“翻转课堂”改革,将传统讲授转变为项目驱动型学习,强化团队协作与反思改进能力。其次建立“四师一体”导师制,整合专业教师、企业高管、创业导师和学业指导力量,形成多维度培养支持网络。更突出的是48小时创业训练营这类高强度实践,学生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从项目构思到路演的全流程,有效锤炼快速决策与资源整合能力。这种“做中学”模式使超过82%的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真实创业项目。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该校的核心竞争力。与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共建的长城商学院采用混合所有制运营,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及项目孵化,投入专项经费与行业资源支持学生实践。典型合作案例包括:
- 共建35个校外实践基地,提供岗位实习与项目对接
- 设立商业模式实验室(BM-Lab),获评省级众创空间
- 定期举办甬商知行大讲堂,引入百余位企业家现场指导
培养成效与社会影响方面,该校创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展现出显著优势。数据显示,首届创业管理方向154名毕业生中,45%成为企业合伙人,创立21家实体公司;2023届毕业生创业项目存活率达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培养模式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创业实践与实战》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形成可复制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这些成果印证了该校通过系统化培养体系,成功打通了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创造的育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