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瞄准行业需求,于2016年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成为全国首批设立该专业的49所院校之一。该专业以产教融合为核心,依托警务化管理特色,构建了覆盖无人机装配调试、飞行操控、行业应用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尤其在警用安防、应急救援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以下从发展格局、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产教融合驱动专业发展是该专业的首要特征。学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成立全国无人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教育链与产业链资源。通过建立警用无人机产业学院和北方天途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采用“厂中校”模式实现技能实训与真实生产场景的对接。这种互通对接机制使专业建设直接响应警用无人机驾驶员、巡检操控员等岗位需求,形成教育供给与行业发展的动态匹配。
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专业构建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突出“教、学、练、战”一体化。学生需掌握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航空摄影与数据处理等核心技能,并通过警用无人机实战应用课程强化警务场景适应能力。独特的师徒制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无人机驾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考核结合,确保学生具备遥控器操控、航迹规划、应急处理等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技术交叉与行业应用导向。专业基础课涵盖机械制图、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等理论模块,而无人机航拍及图像处理、无人机测绘遥感技术等核心课程聚焦实战需求。特别开发的警用无人机行业应用技术模块,覆盖安防巡查、反恐防暴、灾害救援等场景。实训环节依托价值1000万元的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配备50余架各型无人机,可开展装调检修、航测建模、应急飞行演练等全场景训练。
就业前景呈现警务特色与多元发展并存的特点。毕业生主要面向公安系统、司法部门从事警用无人机操作与维护,同时可进入无人机测绘、电力巡检、物流运输等领域。数据显示,该专业专升本升学率持续提升,学生还可考取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等资质。校企合作单位如北方天途等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为毕业生提供定向招考与技术服务岗位。
通过“警务化+实训化”双轨培养,该专业实现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同步提升。未来,随着无人机管控与航迹规划等技术迭代,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无人机技术的融合创新,持续输出适应智慧警务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