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立足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依托计算机应用系和理学院双重平台,既强调数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根基,又注重大数据技术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与青软创新科技集团、华为、腾讯等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广西乃至全国输送具备数据管理、分析挖掘与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基础+核心+行业应用”的三层架构。核心课程涵盖数学分析、数据结构、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存储与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模块,同时设置农业大数据、通信大数据等特色方向课程,实现理论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实践环节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大数据实验室,开展数据爬虫、Spark/Hadoop平台操作、机器学习等实验项目,并规划建设大数据智能实验室二期,新增数据可视化平台与智能系统开发环境。
师资力量方面形成“双师型+国际化”的复合结构。计算机应用系拥有44名专任教师,其中75%具备研究生学历及双师资格,理学院团队则包含4名教授与4名副教授,博士占比达26.7%。教师团队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获专利40余项,并承担阿里巴巴1+X证书试点单位建设,将行业认证标准融入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生态通过三大路径构建:
- 校企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等平台,开展真实项目实训
- 投资1300万元建成存储容量达1000TB的大数据中心,支撑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领域研究
- 与北京西普、广州泰迪等企业建立校外协同育人基地,覆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推荐全链条。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省级奖项10项,专业建设模式获2019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重点推介。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高成长性特征。毕业生可在政府机构从事数据治理,在金融、医疗领域进行商业智能分析,或进入IT企业担任大数据工程师、算法工程师。2024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平均薪酬达13156元/月,部分优秀毕业生入职薪资突破12000元,同时具备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等硕士方向的竞争优势。随着广西数字经济战略的推进,专业正加速建设东盟数字技术研修班,为区域产业升级持续输送掌握数据要素价值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