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作为驱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要引擎,重庆工商大学通过系统性教育创新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该校以应用经济学重庆市唯一经济类一流学科为核心,构建了覆盖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链条,形成了"商工融合、文理交叉"的跨学科育人模式,其"人工智能+"学科群和5个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
在学科体系构建上,该校采取"三维交叉融合"培养路径:
- 学科交叉:打通经济学、数据科学与工程技术壁垒,开设区块链原理及应用、Python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课程模块,同时保留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传统优势课程
- 校企协同:与宗申产业集团、科大讯飞等企业共建9个现代产业学院,将智能穿戴、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场景融入教学,开发33个企业案例库和81门应用研究型课程
- 政产学研联动:依托教育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开展碳金融、跨境电商等方向研究,近五年承担33项国家级课题,形成59篇高水平论文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四维立体化"特征:
- 虚拟仿真平台:建设实验经济学实验室、成渝数智会计虚拟教研室等市级平台,开发12个微专业覆盖短视频运营、火锅文化等特色领域
- 双学位项目:与重庆邮电大学合作"经济学+数据科学"联合培养,实施碳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100%
- 竞赛驱动:通过"教—训—赛—创—研"五轴联动机制,近五年在《经济研究》等顶刊发表38篇论文,获7项省部级领导批示
- 国际视野:举办"双循环"经济国际研讨会等30余场学术活动,与IMF合作开展《世界经济展望》专题研究
师资配置体现"双师双能"特色,96人专业教师团队中82.3%拥有博士学位,包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形成"理论导师+产业导师"双轨制。其独创的OBE教育理念通过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将建行、工行等金融机构的136项横向课题转化为教学资源。
该培养体系已取得显著成效:近五年硕士博士就业率保持100%,在数字商贸流通领域的研究获国家领导人批示7次,孵化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入选CTTI智库优秀案例。通过"五步走"战略推进新文科建设,其数字经济专业群成为重庆市产教融合示范项目,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输送了大量具备数字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