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学专业创办于2005年,是福建省内较早开设的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以省级重点建设主干学科为依托,拥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入选福建省一流专业和创新创业试点专业。经过近20年发展,已形成“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累计培养近千名传媒人才,在乡村振兴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
专业建设与学科优势
莆田学院新闻学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维度:
- 学科平台优势:作为校级重点学科,构建起覆盖本科与硕士层次的培养体系,拥有5门省级一流课程和6门校级一流课程,课程体系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媒体技术。
- 师资团队建设:13人专职教师中包括1名正高、4名副高,博士占比达30.7%,引进南京大学潘祥辉教授等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形成“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 科研创新能力: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校企合作教材2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研体系。
课程体系与培养路径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四维能力”培养模型:
- 基础理论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夯实学科基础
- 专业技能层:《新闻采访与写作》《影视后期制作》强化采编摄制能力
- 方向拓展层:设置网络新媒体、影视制作双方向模块
- 实践创新层:通过传媒实践月等项目完成能力转化
特别设置《媒介伦理与法规》《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等特色课程,将乡村传播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例如《新闻摄影》课程要求学生深入莆田革命老区,用影像记录“五老”故事,作品直接作为课程考核内容。
实践教学与育人成果
该专业构建起“三级实践平台”育人体系:
- 校内融媒体中心:配备视频直播、新媒体编辑等实训设备
- 校企合作基地:与地方媒体共建2个应用型教学团队
- 社会服务项目:“时光小分队”累计完成7个国家级大创项目,获“挑战杯”省级特等奖等50余项奖项
近三年学生成果显著:
- 千余篇乡村振兴主题作品在《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
- 纪录片《木兰溪畔》获全国大广赛三等奖
- 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红旅赛道银奖”实现成果转化
就业发展与升学通道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就业格局:
- 传媒行业:38%进入省市县三级媒体机构
- 政务宣传:25%任职政府机关宣传部门
- 企业传播:22%从事品牌策划与新媒体运营
- 升学深造:15%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研究生
专业通过“3+1”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媒体实习),确保毕业生掌握全媒体传播技能。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评价显示,学生“策划—执行—传播”全链条工作能力突出。
这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新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痛点,通过在地化实践项目将课堂延伸至社会服务现场,使学生在真实传播情境中完成专业能力建构,为区域社会发展输送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数字传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