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作为广西医学教育的高地,其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立足区域公共卫生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7年获批后快速发展,依托公共卫生学院雄厚的科研平台与师资力量,构建起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在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这一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具备水质、食品、空气、化妆品检验检疫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广西乃至中国—东盟地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人才输送基地。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以"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为核心理念,注重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塑造。课程设置覆盖预防医学与检验检疫技术两大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包含仪器分析、水质理化检验学、食品理化检验学等20余门实操性课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分子生物学检验和实验室质量管理课程紧跟国际前沿,通过引入"盲样考核""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创新模式,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是该专业的重要亮点。学生需完成40周专业实习,实习单位涵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等实务部门。教学团队独创的实验汇报和前沿沙龙机制,使学生能直接参与真实样本检测与科研项目。数据显示,该专业近五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27项,发表科研论文23篇,部分成果已转化为疫情防控中的实际应用技术。
从就业方向看,毕业生可胜任海关检疫、第三方检测机构、环境卫生监测等多领域工作。专业特别强化卫生检验与检疫综合技能培养,使学生在食品理化检验、病毒学检验等关键岗位具备竞争力。2020年该专业就业率位居全校第一,获评"最佳就业率专业奖",抗疫期间毕业生更涌现出多位"最美逆行者"。
专业建设层面,广西医科大学为该专业配置了1300万元仪器设备和32家校外基地,拥有自治区级卫生应急协同育人平台。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依托的公共卫生学院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这些资源为学生参与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项目提供了独特机遇。这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成为区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