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海事管理专业作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构建了"工程基础+管理能力"双核驱动的培养体系。该专业1985年开设在职专科,1987年升格为本科,是我国首个海事管理本科专业,2020年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海上交通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形成覆盖安全管理→法规应用→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培养架构。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7%,35%进入海事局等行政机构,在船舶防污染管理与海上交通工程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学科定位与培养特色
专业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导向,构建"三阶融合"培养模型:
- 工程技术基础:强化《航海学》《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等核心课程
- 管理能力培养:贯通《海事公共管理》《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知识体系
- 法律素养提升:通过《海上安全公约》《海事行政法》塑造法治思维。培养方案突出公共管理类属性,开发《智能航运安全管理》等特色课程模块,实现交通运输工程与公共管理的跨学科融合。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实施"四维联动"课程架构:
- 理论基础层:
- 海上交通工程(64课时)解析交通流理论与仿真技术
- 安全评价与技术(48课时)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 技术应用层:
- 《船舶防污染管理》掌握MARPOL公约实施要点
- 《海事调查与分析》完成事故责任认定实训
- 实践操作层:
- 参与全国大学生智能航运创新大赛获省级奖项
- 完成青岛港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模拟演练
- 前沿拓展层:
- 新增《智能航运与区块链技术》课程
- 开发《海上无人机搜救系统》获国家级创新项目。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 教授占比23%,博士比例54%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衔,全国交通系统优秀教师3人
- 依托海上交通安全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平台
-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8项,发表SCI论文68篇。团队研发的"海上溢油应急决策系统"应用于海事监管实践。
实践教学与校企协同
形成"三场景进阶"实训体系:
- 基础实训:200课时海事模拟指挥中心操作
- 专项实训:在大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开展VTS实操
- 综合实训:参与渤海湾海上搜救联合演习。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共建15个实践基地,实现毕业设计真题率100%。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构建多元化就业网络:
- 行政管理:40%任职国家海事局及其分支机构
- 航运企业:30%进入中远海运等头部企业
- 技术服务:20%服务船舶检验机构
- 学术深造:10%考取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公约应用能力评价优秀率85%,招商轮船设立专项管培计划。
该专业通过"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在海上应急管理与智能航运安全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随着北斗导航系统全面组网,建议增设《智能航保技术》课程,深化与华为海洋合作,为智慧海事建设输送兼具工程思维与管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