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新增的本科专业,依托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它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规划需求,以新工科培养理念为核心,融合机械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领域,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智能工厂系统集成等场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该专业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培养体系,成为江苏省高校中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交叉学科特征。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机械原理、控制工程基础、智能制造技术等基础理论模块,同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工厂技术等前沿技术课程。特别设置的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和机器人技术等课程,强化了学生对智能制造全流程的认知。课程结构采用“基础层+专业层+拓展层”三级架构,例如:
- 基础层: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夯实学科根基
- 专业层: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数控编程与CAM技术等形成专业能力
- 拓展层:大数据技术、RFID技术与应用等培养跨界思维
实践教学模式突破传统工科框架。学院配备机器人应用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等六大实践平台,构建了“三阶段递进式”实践体系:
-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金工实习、制图综合训练掌握基本操作
- 系统集成实践:在智能产线集成实验室完成机电一体化项目
- 企业实战演练:依托西门子工业软件合作项目开展真实场景实训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积累1200小时以上的工程实践经验,近三年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达238人次。
校企深度合作打通就业通道。专业与南瑞集团、国电南自等龙头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平台,推行“3+1”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学生在企业完成智能装备故障诊断、智能工厂运行管理等岗位轮训,近三年毕业生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就业率达95%以上,专业对口率超过80%。特别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生产线设计等岗位,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具备“快速上岗、技术扎实”的优势。
该专业的特色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构建了双导师制培养体系,由东南大学教授团队与行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其次,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学生可考取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认证;最后,注重创新能力培育,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出智能仓储AGV小车等成果。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智能制造系统分析、智能产品开发等核心能力上形成差异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