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2008年获批招生以来,始终走在行业前沿。该专业以服务“新基建”和“新城建”国家战略为导向,融合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三大主干学科,形成了“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并重”的培养体系。其毕业生在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就业范围涵盖设计院、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多元领域,成为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专业定位:立足国家战略,强化学科交叉
该专业以培养智慧人居环境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等核心课程,构建“建筑+智能化”的复合知识体系。依托河南省智慧建筑与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设置虚拟仿真实验、校企联合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在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智能化设备研发等场景中积累实战经验。其课程体系紧跟技术发展,新增智慧建筑与数字孪生等前沿课程,呼应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
培养体系: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能力突出
专业采用“理论-实践-创新”三级递进培养模式:
- 基础理论层:通过电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夯实学科基础;
- 工程实践层:依托40余个校企实习基地,开展建筑电气CAD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实训;
- 创新研究层: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建筑公共安全技术、智慧建筑系统集成等方向开展研究。
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时同时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所需的理论储备,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近五年专业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印证了其教学改革成效。
师资与资源:国家级平台支撑,国际化视野拓展
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博士占比达50%,形成“校内导师+企业专家”的双师型队伍。企业兼职教授团队包括7名高级工程师,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将智能楼宇系统集成等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实验室建设方面,建成建筑检测与传感技术等15个专业实验室,配备数字孪生技术平台,支撑学生对智慧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学习。国际交流方面,与多所海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强化学生在智能建筑标准国际化、绿色节能技术等领域的视野。
这一专业通过持续创新,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的专业排名中稳居全国前五,成为中原地区建筑智能化人才培养的高地。其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又能在智慧城市系统开发等新兴领域大显身手,真正实现了“用智能技术重塑建筑空间”的教育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