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国家能源转型需求,以培养具备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整合工学、能源动力学科优势,形成了覆盖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光伏系统开发、储能技术等领域的特色课程体系。作为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毕业生就业率与深造比例均表现突出,展现了专业建设的综合实力。
在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上,专业通过“四位一体”理念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核心课程包括流体力学、电力电子技术、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等基础学科,同时设置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分布式能源与微网技术等前沿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尤为突出:
- 校企联合实验室:与法国逸莱轲公司、国芯微电子共建智能电气设计、单片机实验室;
- 实训基地:在甘肃电投、华电福新等企业建立10余个实践基地;
- 创新平台:新能源创新工厂众创空间、“云朵”创客空间支持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等赛事。
科研平台与行业衔接是专业发展的另一大亮点。学院拥有甘肃省能源互联网技术与装备研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聚光太阳热能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聚焦风力发电优化控制、太阳能光热利用、氢能动力系统等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这种“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模式,使学生能直接参与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优化、储能技术研发等实际课题。
就业与深造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进入电力能源、新能源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从事风电场规划、光伏电站运维、设备研发等工作,合作单位包括中车株洲所、中国船舶集团等龙头企业。根据2022年满意度调查,就业满意度达4.3分,部分学生进入天津大学、兰州大学等名校深造。专业还通过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能源子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等平台拓展国际视野,助力人才参与全球新能源技术竞争。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