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西省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特色专业,运城职业技术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为培养特色,紧密对接装备制造产业需求。该专业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深度融合,着力培养既掌握机械设计基础、数控编程与应用等核心技能,又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能力的技术人才。其课程体系覆盖从基础数学到专业技术的全链条知识,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岗位适应力,形成"技术技能+管理能力"的双轨发展路径。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机械制造行业与装备制造领域,致力于塑造具备机械性能检测、工业机器人装调等七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机械CAD/CAM、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关键技术,同时通过工程力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培养方案中嵌入了液压与气动技术、3D打印等前沿技术模块,确保毕业生能快速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专业+拓展"的三层架构:
- 数理基础层:包含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等课程,着重培养工程计算能力
- 专业技术层:设置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电机与拖动等15门主干课程
- 实践拓展层:通过教学矿井实践基地和智能制造实验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化教学
实践能力培养依托校内23个实验实训室和校外中车集团等十余家合作企业。学生需完成工业机器人编程、数控设备操作等实训项目,并在岩石物理性质实验室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学院配备的工程实训中心具备山西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可开展从零件加工到整机装配的全流程实践。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初始岗位:涵盖工艺员、技术员及机器人系统编程员
- 发展路径:向机械制造工艺工程师、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等管理技术复合岗位进阶
- 行业分布:重点面向动车制造、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
学院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占比61.2%)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授课模式,确保教学与产业需求同步。拥有博士13人、高级职称教师46人的师资队伍,配合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资源,构建了"课堂-实验室-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生态。近五年师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25项,印证了该专业在技术技能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