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装备制造领域的重点院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依托国家"双高计划"建设背景,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教学资源雄厚、就业前景广阔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不仅是第三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更通过央财支持的专业示范点建设,构建了覆盖基础理论、核心技能、产业实践的完整培养体系。其教学体系紧密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需求,培养兼具焊接工艺编制、智能设备操作和质量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和智能制造基础,为学生奠定装备制造的底层知识框架。专业核心课程聚焦焊接方法及设备使用、机器人焊接技术等模块,通过焊接机器人编程、智能焊接工作站调试等实训项目强化实操能力。特别设置焊接生产质量检测和焊接智能化工艺设计课程,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复杂工况,实现教学场景与生产现场的深度对接。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拥有以杨兵兵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核心的教师团队。该团队主持完成铝镁合金方箱焊接成型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教学过程中推行"企业导师进课堂"模式,聘请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联合开发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课程,将激光焊接、高能束焊接等前沿技术融入教材。独创的"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精密铸造模具曲面焊接等真实生产项目。
产教融合机制体现为"双向互通"特色。校内建有德国莱茵TUV国际焊接培训考试中心,配备智能焊接机器人、数字化焊机等价值超千万元的设备。校外与郑州煤矿机械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钨极氩弧焊操作、埋弧焊工艺实施等岗位轮训。通过"学期分段、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可参与船舶焊接工艺优化等横向课题,毕业时同步获得焊工职业资格证书和焊接机器人编程与维护等技能等级证书。
就业体系呈现"双高"特征。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73.3%,26.7%通过专升本进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本科专业深造。就业方向涵盖轨道交通装备焊接、核电设备制造等领域,典型岗位包括焊接工艺师(年薪8-12万)、智能焊接设备运维工程师等。依托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优势,毕业生在中国机械工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职业晋升通道中,3-5年即可成长为技术骨干。这种"教学-实践-就业"的闭环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成为西北地区高端焊接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