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装备制造大类的重点学科,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不仅被列为省高水平骨干专业,还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开展"3+2"高本贯通培养项目,打通了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通道。其课程体系覆盖PLC控制技术、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等前沿领域,同时通过国家级实训基地和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强化实践能力。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以德技并重为核心,注重培养具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自动化设备运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电机调速技术等核心技能,并通过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等课程提升数字化能力。课程设置中特别强调质量意识和安全规范,例如电气安全规范课程将质量教学与安全管理内容各占50%,确保学生具备职业岗位必需的安全操作资质。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凸显产教融合特色:
- 技能大赛转化机制: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可直接替换相关课程学分,例如获得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与应用赛项一等奖可免修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综合实训课程
- 证书学分互认:取得低压电工特种作业证可替代安全课程学分,获取AutoCAD认证则能置换智能电气绘图设计课程
- 创新创业实践:设立独立2学分的创新实践课程,支持专利发明、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学分
升学通道方面,"3+2"贯通培养项目形成完整路径:
- 前三年在云南工贸完成专科学习,后两年转入云南民族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转段测试设置在第3学年上学期,通过率高达95%以上,未通过者仍可获专科文凭
- 本科阶段重点培养智能控制系统规划与环保设备设计能力,毕业证书标注"贯通培养"字样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运维、工业自动化集成、智能设备研发三大领域发展。合作企业包括苏州汇川技术、施耐德电气等龙头企业,岗位覆盖自动化工程师(占比32%)、控制系统设计师(占比28%)、技术项目经理(占比18%)等类别。数据显示,2023届毕业生中16人通过专升本免试进入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7%以上。
该专业通过"四化三式"教学模式(一体化、项目化、模拟化、竞赛化;情景式、参与式、体验式),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其特有的七位一体监督体系保障教学质量,配合双师型教师团队(含3名教授、6名博士)的指导,形成从基础技能到技术创新的完整培养链。对于追求技术精进与学历提升的学生而言,这既是掌握工业4.0关键技术的平台,更是实现职业跃迁的重要跳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