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工程大学的运筹与任务规划专业是面向未来海战场需求的前沿学科,聚焦海上兵力指挥控制与作战任务规划能力的培养。该专业设立于2018年,2021年进一步被纳入新设11个本科专业体系,标志着海军院校对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系统化培养。通过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和部队联动的多维模式,该专业致力于将学员塑造成具备任务规划系统操作和作战推演建模能力的复合型军官。
专业定位与目标
该专业核心目标是培养从事海军兵力海上作战任务规划和指挥控制系统运用的初级军官。学员需掌握从作战需求分析到兵力部署的全流程能力,包括目标整编、作战效能评估和实时态势推演等关键环节。为适应海军转型需求,专业建设注重人工智能范式变革,将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等新技术融入课程体系,确保学员具备应对智能化战争的知识储备。
课程体系与能力塑造
课程设置围绕实战化需求展开,核心课程包括:
- 海上作战任务规划:研究兵力编组、航路规划与战场环境适配;
- 海军作战运筹分析:运用数学模型优化作战资源分配;
- 作战推演建模与方法:通过仿真系统验证战术方案可行性;
- 指挥控制原理:掌握舰载信息系统与多平台协同机制。此外,学员需参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学习,涉及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强化技术交叉应用能力。
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
专业实施“院校-部队-工业部门”三方协同培养:
- 联合教学团队:由校内教员、部队专家和地方高校教授组成,促进理论与实战经验融合;
- 实战化训练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作战系统联调标校等实践项目;
- 部队实习机制:毕业前安排至一线部队参与综合演练,熟悉舰艇指控系统操作与任务规划流程;
- 国际军事竞赛:优秀学员可参与远航实习和跨国联演,提升复杂环境下的临机决策能力。
招生要求与发展前景
该专业面向理科考生,执行本科提前批招生计划,2023年在安徽仅招收1名男生。学员需通过其他专业合格体检标准,毕业后主要从事水面舰艇、岸基指挥所等岗位的作战筹划工作。随着海军新质作战力量的列装,毕业生在智能无人作战系统、联合作战中心等领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部分学员将进入军事大数据工程等关联专业深造,成为支撑海军智能化转型的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