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法学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广东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平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通过"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构建了覆盖立法、司法、执法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2022届毕业生法考通过率达55%,2023届也保持49.5%的高位水平。这种显著成效源于专业建设中的四大核心支撑体系: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理论+实务技能"双轮驱动模式,在《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框架下开设法理学、宪法学、民商法等18门主干课程,同步设置模拟法庭实训、法律援助实操、立法案例研习等实践模块。特别设置《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强化职业价值观塑造,通过"课堂辩论+庭下代理"的沉浸式学习,使学生在处理真实案件过程中掌握法律文书写作、庭审辩论等实务技能。
实践平台建设体现"校政行企"协同育人特色:与湛江市司法系统共建20余个实习基地,包括市县两级法院、检察院的常态化实习岗位;校内设立模拟法庭、法律援助工作站,由学生组成的崇正法律援助队已承接咨询76件、代理案件30件;与盈科律所等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创基地,实行"双导师制"培养。这种立体化实践网络确保学生毕业时平均参与3-5个真实案件处理,显著提升职业适应能力。
师资队伍形成"双师型+学术型"互补结构:17名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35%,7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担任湛江市立法咨询专家;同时聘请20余名法官、律师担任实践导师,开设《律师实务》《司法文书制作》等特色课程。教师团队深度参与地方立法,主导起草《湛江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将立法实践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
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过程性考核+多元评价"确保培养成效:建立覆盖课程达成度、法考通过率、雇主满意度的三维评估指标,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30余项,在"淮海·玉龙杯"模拟法庭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呈现"三高"特征——年均就业率超95%、专业对口率82%、公务员及研究生录取率25%,多数进入公检法系统或知名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