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数据驱动财务,精准掌控未来”为核心理念,构建了兼具传统会计技能与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经济管理学院的雄厚师资和校企合作资源,通过“学历+技能”“课堂+岗位”“实习+就业”三结合模式,培养适应智能化、数字化趋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企业财务岗位需求,重点培养能从事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会计风险控制、财务大数据分析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法等核心知识,同时具备利用Excel、财务大数据平台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通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强化职业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双重提升。
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经济法、现代企业管理
- 核心技能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
- 技术融合课程: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财税系统操作
- 实践拓展课程: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智能财务共享中心模拟训练
教学模式上推行“双主体育人”机制,即学校与用友新道科技、云帐房网络科技等企业深度合作,将智能化教学平台与标准化考核相结合。例如,通过财务大数据中心虚拟仿真系统,学生可完成从票据扫描到税务申报的全流程实操,机器人助教系统还能提供实时纠错与学习反馈。近三年,该专业学生在“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和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项,印证了教学实效性。
实训条件建设体现产教融合特色,校内建成商科综合实训基地、BIM协同创新中心等实践平台,配备用友U8、金蝶K3等主流财务软件;校外与中国邮政天水分公司、甘肃建投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实习+就业”定向培养。学生在大三阶段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如为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记账服务,平均每人每年处理业务单据超200份,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衔接。
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制造业、金融业、互联网企业的财务部门,从事出纳、成本会计、税务管理等岗位,部分学生通过“1+X”智能财税证书考核后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8.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和财务风险防控意识给予高度评价。随着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加速,既懂传统会计又掌握Python数据分析、RPA财务机器人等新技术的人才,薪资水平较普通会计岗位提升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