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依托国家双碳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需求,构建了以分布式能源系统新能源技术开发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覆盖本硕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其特色在于将传统能源工程与现代绿色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双轮驱动,为区域经济输送具备解决复杂能源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东莞理工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课程设置围绕能源全产业链展开,以传热学流体力学制冷工程热能工程为核心基础课,同时设置可再生能源工程动力工程仿真等前沿课程。实践环节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三大模块提升学生能力:1. 金工实习动力设备拆装实习强化机械操作技能;2. 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支撑科研训练;3. 节能减排众创空间等平台孵化创新项目,近五年累计支持学生完成60余项专利及竞赛成果。

师资团队汇聚25名专任教师,其中双聘院士1名教授4名,团队100%拥有国内外顶尖大学博士学位,三分之一具有海外研究背景。学科带头人领衔的省级教学团队主持了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科研成果转化金额超两百万元,特别是热声发动机、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等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产学研融合体现为三大特色平台:1. 投入超3000万元的专业实验室群,配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先进设备;2. 与东莞华兴漆油等企业共建的实习基地;3. 对接华为、南方电网等头部企业的就业直通渠道。这种培养模式使得近三年就业率保持100%,96.5%毕业生服务于大湾区能源产业,21%学生考入双一流高校攻读硕士。

在国际化培养方面,专业构建了境外交流-国际赛事-双语课程三维体系:每年选派学生赴加拿大等地交流,邀请如美国圣玛丽大学专家开设讲座,组织参与ASME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等顶级赛事。这种开放格局使学生既能掌握能源系统优化等硬核技术,又具备国际视野下的低碳技术研发能力,真正践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如何正确处理设备的会计分录?
下一篇: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怎么样?

热门推荐

东莞理工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依托国家双碳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需求,构建了以分布式能源系统和新能源技术开发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覆盖本硕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其特色在于将传统能源工程与现代绿色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双轮驱动,为区域经济输送具备解决复杂能源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东莞理工学院 评论  4周前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全球能源挑战,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以解决能源危机、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为导向,通过跨学科课程体系与前沿技术实践,构建了面向未来能源领域的教育框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学生不仅能掌握热力发电、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核心技术,还能参与国家级科研平台项目,实现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培养目标:聚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怎么样?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需求,紧密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建了“校企双元育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该专业聚焦动力电池系统检修、智能网联技术等前沿领域,通过“理论+实训”特色课程体系和“1+X”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培养既懂技术又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专业对口率≥80%,成为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一、课程体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评论  3周前

东莞理工学院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怎么样?

在"双碳"目标引领全球能源变革的背景下,东莞理工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批本科专业,构建起融合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的跨学科培养体系。该专业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对传统能源升级和新能源开发的迫切需求,依托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平台,致力于培养掌握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氢能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第三次能源革命储备核心力量。 专业课程体系以能源转化技术为核
 东莞理工学院 评论  4周前

东莞理工学院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怎么样?

在国家"双碳"战略驱动下,建筑行业正面临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东莞理工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002)自2019年设立以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构建了"人工环境营造+能源高效利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热物理校级重点学科,通过"理论+实践+创新"三维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掌握暖通空调、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建筑节能、工
 东莞理工学院 评论  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