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扎根粤港澳大湾区,聚焦老龄化社会与特殊群体需求,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2021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模式,累计建立6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与江门市民政局、社工协会等单位深度合作,形成老年社会工作、社区治理等特色方向,毕业生可直接考取助理社工师资格,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率达93%。
课程体系:"双核驱动"夯实专业基础
专业课程设置体现跨学科融合特征,构建以社会学、心理学为理论核心,以实务技能为实践核心的课程架构:
- 理论层包含《社会学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课程,系统建立社会问题分析框架
- 实务层设置《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等实践性课程,嵌入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场景教学
- 工具层配备《社会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等量化分析课程,强化社会调查与评估能力
特别设置的《社会工作伦理》课程贯穿全培养周期,通过"伦理困境模拟""职业价值观辩论"等教学形式,将助人自助理念内化为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四维协同"贯通人才培养链
专业构建"基地实训-项目实战-学科竞赛-社会服务"立体化实践体系:
- 产学研基地:与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建老年社工实验室,在恒爱社工机构设立"现代学徒制"培养点,学生可参与民政事业顶层规划项目
- 双导师制:配备30余位海内外专家与资深社工担任实践导师,指导开展居家养老需求调研、残障人士就业支持等真实项目
- 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公益创业赛,2023年"银龄数字赋能计划"获省级金奖;定期开展社区法律咨询、反家暴宣传等志愿服务
专业特色:"在地化服务"塑造核心竞争力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需求,形成三大特色方向:
- 老年社会工作:依托与香港岭南大学共建的智能居家养老示范实验室,研发适老化改造方案,近三年完成社区养老评估报告27份
- 社区治理创新:参与江门市15个智慧社区建设,开发"五社联动"服务模式,典型案例入选民政部创新案例库
- 特殊群体服务:在台山等地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站,运用艺术治疗、小组工作等方法开展心理干预,服务覆盖2000余人次
职业发展:"多元通道"拓展成长空间
毕业生呈现"三高"就业特征:
- 岗位适配度高:83%毕业生入职当年即承担社区服务项目主管工作
- 区域集聚度高:珠三角地区就业占比76%,主要分布在民政系统、社工服务机构及企业CSR部门
- 职业成长度高:建立毕业生跟踪培养机制,与香港大学合办MSW联合培养项目,已有21人通过该渠道赴境外深造
学习体验:"知行合一"实现能力跃迁
学生可通过"三阶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蜕变:
- 认知期:大一起参与社区探访,在《社会工作导论》课程中完成50小时志愿服务认证
- 成长期:大二进入社工机构轮岗,系统掌握需求评估、项目设计等实务技能
- 成熟期:大三独立承担服务项目,优秀案例可纳入江门市社会服务采购目录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塑造了学生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情怀,更通过真实项目锤炼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当看到独居老人因适老化改造重展笑颜,留守儿童通过艺术治疗打开心扉,这正是社会工作专业最动人的教育成果。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