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班)作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以培养轨道交通与电力系统领域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深度合作背景,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高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路径。其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且65%以上进入中国中铁、国家铁路局等央企,成为铁路系统技术骨干的重要来源。
一、“121”培养模式构建复合型人才体系
该专业采用“1年基础+2年专业+1年实践”的递进式培养架构。第一年重点强化高等数学、工程电磁场等工科基础课程,同步开展通识教育以提升综合素质;第二学年围绕牵引供电系统设计等核心领域开设专业课程,通过电力电子技术、接触网工程等特色课程强化行业适配性;最后一年通过企业深度介入实现产教融合,包含半年的现场实操(如变电所设计、接触网检修)和半年的毕业设计,确保学生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BIM技术应用等前沿技能,契合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升级需求。
二、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 通用技术模块:包含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课程,夯实电气工程学科基础;
- 轨道交通特色模块:重点开设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铁路行业核心技术课程;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金工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等环节,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电气工程概预算等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其毕业后既能胜任技术岗位,也能向工程管理方向发展。此外,卓越班学生还可优先参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等跨专业课程学习,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三、校企协同实践体系驱动能力跃升
实践环节贯穿培养全程,形成“认知—技能—创新”三级进阶:
- 认知阶段:通过牵引变电所沙盘模拟等实训,建立对铁路供电系统的直观认知;
- 技能强化:在中铁电气化局设计院等合作单位进行现场操作,掌握继电保护装置调试等关键技术;
- 创新突破:毕业设计直接对接企业真实项目,如某学生参与的高铁接触网智能监测系统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程。近三年数据显示,卓越班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获奖率超40%,体现出突出的创新能力。
四、录取竞争与职业发展优势显著
该专业在河北省物理类招生中,2023年录取最低分为586分,超特招线59分,热门程度甚至超过部分211院校。高竞争门槛源于其明确的职业前景: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国中铁各工程局、国家电网、地铁公司,从事变配电设计、电力系统运维等工作,首年平均月薪达6000-7000元,部分技术岗位年薪突破1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约35%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凭借保研率3%的优势进入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形成“技术+学术”双轨发展格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