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作为新疆地区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其特殊教育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0年本科招生以来,依托国家级示范性"国培"培训资质和自治区重点专业建设平台,构建起覆盖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的多层次培养架构。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传统师范教育框架,将康复听力学、音乐治疗等前沿学科融入教学,并通过新疆全纳教育资源中心等平台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一、专业建设与学科优势
学科发展历程
该专业历经三次重要跨越:- 2011年获批自治区首批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获专项建设经费5000万元
- 2017年成为自治区重点专业,次年获批特殊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
- 2019年跻身自治区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同年新增特殊教育学术型硕士点
这种阶梯式发展使其在西北地区特殊教育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全国排名第13位(2024年数据),专业等级评定为B级。
师资与平台建设
依托国家三部委特教学校建设二期项目建立的实训平台,配备盲文手语实验室、康复训练室等专业设施。师资团队中既有深耕应用行为分析的理论研究者,也有具备一线康复机构工作经验的实践专家,形成"双师型"教学队伍。
二、课程体系与培养特色
模块化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方向+实践"三级架构:- 理论基础模块:包含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等核心课程
- 专业技能模块:设置言语治疗学、音乐治疗理论与实践等特色课程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融合教育实践基地完成至少800学时的临床实习
这种设计确保学生既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又能熟练运用ABA行为干预技术等实操技能。
全纳教育培养理念
专业特别强调融合教育能力的培养,开设随班就读支持策略、资源教室管理等特色课程。通过校地合作项目,与乌鲁木齐市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建立"双导师制",实现课堂教学与真实教育场景的无缝对接。
三、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
就业导向明确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特殊教育学校(占比45%)担任学科教师
- 普通中小学资源教室(30%)从事融合教育支持
- 残联康复机构(25%)开展早期干预服务
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教育博士项目继续深造。
继续教育通道
学校构建了完整的学历提升体系:- 本科毕业生可报考特殊教育学术型硕士(课程代码045119)
- 在职教师可攻读教育博士(Ed.D),专业方向包括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领导与管理
这种"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为职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四、区域服务与社会影响
通过新疆全纳教育资源中心平台,专业团队每年开展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特教师资继续教育等公益项目。2024年启动的"星火启航计划"实习生培养项目,已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等基地培养120余名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教新锐。这些实践不仅强化了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更推动着新疆特殊教育从"补偿性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