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该专业依托信息工程学院的教研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搭建等方式,着力培养具备大数据处理与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专业建设不仅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还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区域高校中形成显著竞争力。
核心课程体系围绕现代信息技术展开,设置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等主干课程,其中《计算机网络》被列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配套建设了大数据技术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11个校内实验实践中心,并与济南博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这种"3+1"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训)使毕业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就业升学表现呈现"双高"特征:近三年升学率保持在25%以上,多数学生进入北京、上海等地知名高校深造;就业领域覆盖政府信息化部门、互联网头部企业等,毕业生平均薪酬位列全校前列。数据显示,2023年校企合作方向在山东省录取最低分为477分/223582位次,报考热度持续攀升。特别在智慧农业、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等交叉领域,专业依托学校农科优势形成特色研究方向。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35.7%,博士占比15.7%,形成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两大科研团队。建有山东省智能感知与处理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等4个省级平台,近三年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70余项,获国家专利及软著200余件。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对于新高考选科要求,该专业严格执行物理+化学双选考政策,凸显其工科属性。2025年单招计划显示,软件技术等专科专业与本科形成衔接培养通道。随着莱阳校区向青岛新校区迁移,办学条件将进一步提升,地铁直达青岛北站(35分钟)、胶州机场(35分钟)的区位优势,为实习就业创造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