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工程造价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职业本科与专科双轨制培养方向,展现了鲜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自2019年获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来,形成了覆盖管理学与工学双轨发展的学科架构,致力于为建筑行业输送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培养体系紧扣行业需求,融合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双重视角,体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
从培养目标来看,本科层次的工程造价专业以“高素质、复合型”为导向,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及法律与经济基础,重点培养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能力。专科层次则更侧重“高技能型”定位,强调工程计量、计价及招投标实务等核心技能的应用能力。两者的培养方向均紧密围绕行业岗位需求,本科层次注重系统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专科层次聚焦一线操作能力,形成差异化人才输出结构。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包括:
- 工程图学与工程结构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程;
- 建设法规与工程合同管理等法律管理模块;
- 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等专业实务课程。专科课程则强化实操训练,设置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工程软件应用等实践性课程。值得注意的是,两类教育层次均配置了贯穿培养周期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并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支撑实践教学。
在能力培养维度,该专业构建了三维能力模型:
- 技术能力:通过BIM技术应用、工程造价软件操作等训练提升数字化造价能力;
- 管理能力:借助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等课程培养成本控制与风险管控能力;
- 创新能力:依托创新工作室开展工程方案优化、绿色建筑造价等课题研究。这种能力结构设计契合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趋势,特别是在智能建造与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形成培养特色。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建设行政部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工程概预算编制、成本控制等核心工作。值得关注的是,该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模式,与重庆市造价协会等机构建立深度合作,构建了包含定向培养士官在内的特殊人才培养通道。数据显示,近年该专业毕业生在建筑行业的就业率保持高位,部分优秀学生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进入造价工程师职业发展通道。
专业建设的显著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双师型教师占比72.36%,保障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二是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与市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教学资源;三是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具有先发优势。这些条件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提供了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衔接培养环境,特别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