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隶属智慧农业学院,是全国无人机产业与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该专业以服务现代农业为核心,构建了"德技并修、岗课证赛融通"的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掌握无人机结构原理、低空飞行技术和农林植保应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依托学校百年农科底蕴,专业将农业场景深度融入教学,形成"无人机+智慧农业"的鲜明特色,在江苏省职业院校中具有示范意义。
课程体系聚焦三大能力模块
专业课程设置形成"基础+核心+应用"的三层递进结构:
- 飞行控制类课程:包含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无人机仿真技术,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掌握六自由度飞行特性;
- 工程实践类课程:无人机组装与调试、PRO/E软件应用等课程采用企业真实工单教学,学生可参与校中厂生产;
- 农业应用类课程:无人机农林植保课程引入雾滴分析系统,农业气象学辅助作业路径规划,实现精准施药技术训练。实践环节占比超过60%,配套建设有室内飞行训练场、装配实训室等"三区一中心"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专业创新实施"校企双主体"培养机制:
- 与北京中科浩电共建优制工厂,推行现代学徒制,学生参与植保无人机液位传感器等20余项技改项目;
- 联合江苏雨哥通信开发巡检无人机实景教学系统,企业导师承担30%核心课程;
- 作为苏州市计算机学会无人机专委会秘书处单位,与苏州大学等20余家单位共建低空经济研究平台。2024年专委会成立后,已开展农业无人机有效喷幅测定等5项横向课题研究。
师资团队突出双师型特质
专业拥有樊卫国教授领衔的省级教学团队,16名专任教师中:
- 企业技术顾问占比40%,含AOPA无人机专委会专家2人;
- 完成《具有液位感知功能的智能植保无人机》等省市级课题8项;
- 开发农业无人机标准作业流程(SOP)12套,获国家专利5项。团队首创"田间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年均完成5000亩农作物飞防作业,作业精准度达90%。
农业场景驱动技术创新
专业重点攻关农业领域三大技术方向:
- 精准施药技术:通过高精度定位与变量喷洒系统,减少农药使用量30%;
- 作物长势监测:运用多光谱成像技术建立水稻氮素含量预测模型;
- 智能巡检系统:开发基于边缘计算的病虫害识别算法,识别准确率提升至85%。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团队凭借"水稻田三维建模系统"获农业专项赛一等奖。
在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该专业正加快推进"无人机+人工智能"课程改革,计划开设无人机集群控制、农业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通过与华为ICT学院共建智慧农业实训平台,着力培育懂技术、通农事、会管理的复合型无人机应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