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科技学院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依托福建省光电产业集群优势,构建了“光电智联、通信无限”的办学理念。作为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和产教融合,培养出大批适应半导体、光通信、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其实验室建设与师资力量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毕业生就业率与竞赛获奖率持续保持高位,展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产业衔接能力。
在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围绕光学工程、光电子技术和新能源应用三大方向,构建了层次分明的教学模块。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光学(省级一流线下课程)、半导体照明技术(校级金课)、光通信技术等,同时融入集成电路设计与光学薄膜技术等实践性内容。实验教学依托福建省光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14个专业实验室,如信息光学与激光实验室、LED与太阳能应用实验室,形成“理论+仿真+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光学设计CAD等工具掌握设计能力,在光电检测技术(省级精品课程)等实验中强化工程素养。
产教融合机制是该专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学院与阳光中科(福建省光伏龙头企业)、福晶科技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推动“毕业论文-实习-就业直通车”培养模式。近三年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合泰杯单片机竞赛等赛事,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63项。例如在2023年TI杯竞赛中斩获全国二等奖4项,2024年福建省合泰杯竞赛获一等奖2项。这种以赛促学的机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部分优秀作品直接转化为企业合作项目。
在师资团队建设上,学院汇聚了桐江学者讲座教授、省级科研人才等高水平教师。张保平教授(厦门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担任学科带头人,郭震宁教授(泉州市照明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主导泛家居智能照明科研项目。教师团队9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福建省教改项目等课题,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例如林介本副教授同时担任福建世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实现产学研深度联动。
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进入三大领域:
- 光电产业技术岗:在三安光电、福晶科技等企业从事光学设计、半导体器件研发;
- 科研与教育机构:如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LED质检中心,或考研进入闽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深造;
- 新兴领域拓展:在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等领域担任工程师。近三年就业满意度达4.4分(满分5分),部分校友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高校教授,例如2012届毕业生柯少颖现任闽南师范大学微电子专业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