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工程造价专业自2010年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本科层次的理工类招生专业,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工程实践与管理理论,毕业生既可从事传统工程计价工作,也能适应BIM技术、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需求,近三年平均就业率高达94.42%,体现了专业建设的实效性。
课程体系:技术与管理双轨并重
该专业课程设置以系统性和开放性为核心特征,构建了三大模块:
- 工程技术类:涵盖土木工程制图、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基础课程,强化学生对建筑实体构造的认知;
- 管理经济类:通过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培养成本控制与资源配置能力;
- 法律规范类:设置建设法规、工程合同管理等模块,塑造合规意识与风险管控思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融入BIM造价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等前沿内容,并依托工程材料实验室、BIM与工程管理实验室等8个专业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确保学生掌握数字化工具与工程现场管理技能。
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专业采用“专业化培养+社会化塑造+职业化养成”三维育人模式:
- 校企协同: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华西企业股份等建立实践基地,组织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
- 竞赛驱动:鼓励参与四川省大学生安全与应急创新实践大赛等赛事,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软件著作权4项、省级竞赛一等奖;
- 双师型教学:教师团队中注册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占比超50%,结合广州地铁、青藏铁路等实际工程案例开展教学。
就业前景:多元路径与持续发展
毕业生职业发展呈现“三高”特征:
- 就业质量高:主要就职于中国中铁、万科集团等头部企业,从事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工作;
- 深造比例高:平均14.91%毕业生考入四川大学、香港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
- 职业成长快:5-8年内可考取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部分校友成长为央企项目负责人。
专业优势:资源聚合与创新引领
- 师资优势:拥有15名专任教师,含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后备人才1名,近五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 硬件支撑:653万元实验设备投入,建成安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平台;
- 科研转化: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工地建设等领域。
通过“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体系,四川师范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不仅夯实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根基,更通过跨学科融合与产教协同,塑造出既能驾驭传统工程管理、又擅用智能技术的新型人才,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中持续彰显专业价值。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