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专业代码460102)通过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构建起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战略为导向,围绕智能工厂场景下的产品设计、加工与运维展开教学,形成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全链路培养模式,成为区域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定位聚焦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通过产品数字化设计、数控技术、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的教学,培养具备机械工艺装备设计、智能产线运维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例如,学生需掌握三维CAD建模实现产品虚拟装配,运用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优化工艺流程,并通过智能制造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平台验证生产方案。这种培养模式将工业软件应用与实体设备操作结合,确保学生能快速适应企业智能化生产场景。
课程体系设计紧密对接行业需求,核心课程包括:
- 机械制图与辅助设计:培养工程图纸识读与数字化建模能力
- 3D打印技术:掌握增材制造原理与设备操作
- 数控编程与机床操作:实现精密零件加工技术转化
- 智能制造技术:涵盖工业机器人、智能产线管控等前沿领域实践环节依托12个实验实训中心,如CNC实训车间和激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通过虚实结合的设备训练强化动手能力,近年学生在智能制造相关竞赛中屡获佳绩。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组建了"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博士占比达38%,同时引入博西华电器、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等企业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这种校企协同模式使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技术前沿同步,例如在数字孪生技术教学中融入企业真实产线数据,提升教学实用性。
就业前景受益于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超2.97万亿元的行业红利,毕业生可从事数控工艺分析、模具设计、数字化设备运维等岗位,合作企业包括南京汽车集团、中船鹏力科技等龙头企业。数据显示,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缺口约2500万,专业通过1+X证书制度与企业联合认证,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该专业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例如,与欣旺达电子共建新能源材料产业学院,将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使学生直接参与生产线数字孪生系统开发等真实任务。这种创新实践不仅强化了技术应用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协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