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自1997年招收本科生以来,已发展成为安徽省内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重点专业。该专业依托教育部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聚焦冶金行业水循环控制与城市水务系统优化,形成了"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工程实训-创新创业"全链条培养模式。2019年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证,标志着其教育质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长三角地区给排水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培养目标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需求,构建了涵盖五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系。通过水力学、水质工程学、冶金工业水处理等特色课程,重点培育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特别设置的现代三维设计技术与给排水虚拟仪器课程,将BIM技术与智慧水务理念融入教学,使学生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实验教学体系包含水处理微生物实验室、全封闭污废水处理实训室等12类实践平台,近三年累计投入1800万元完善硬件设施。
在科研创新方面,该专业拥有生物膜法水质净化技术和海绵城市建设两大研究方向。教师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超2000万元。学生可参与"冶金企业水处理优化""黑臭水体治理"等实际项目,在首创水务、中国十七冶集团等校企合作基地完成真实施工训练。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使毕业生在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资格考试中通过率常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就业前景呈现"行业聚焦、区域集中"的特点:
- 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97%以上,25%毕业生进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深造
- 就业单位涵盖中建集团、上海宝冶等央企,以及马鞍山市住建委等政府机构
- 长三角地区就业占比达68%,平均起薪较安徽省同专业高出18%
专业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冶金行业特色贯穿课程设置与科研方向,开设冶金工业水处理等独家课程;其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与企业工程师;其三,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保障,课程设置对标华盛顿协议标准。这些特色使该专业在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