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数智化技术为支撑,紧密围绕数字经济时代需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4年设立以来,累计培养400余名毕业生,并获批郑州市地方高校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通过整合经济学、管理学与信息技术等学科资源,构建了“电商运营”和“数智电商技术”双方向培养框架,致力于培养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平台运营技能和跨境电商实战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电商与跨境电商融合特色,强调现代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双重能力培养。其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网络营销策略及大数据分析工具,同时具备互联网创业素质。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学生能够胜任企业中的数据分析、平台管理、跨境运营等岗位,或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职业发展。网页显示,毕业生就业方向覆盖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开发等领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二、课程体系与技术赋能
专业课程设置体现跨学科融合与前沿技术应用特征: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等,夯实经济管理知识基础;
- 技术工具模块:开设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算法导论等课程,强化数智技术应用能力;
- 专项技能模块:涵盖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网店运营与管理等实战型课程;
- 创新实践模块: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模拟实训、社会调查与统计实践等环节,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Python大数据分析和Photoshop图形设计等课程贯穿教学全程,体现对数据驱动决策和视觉营销设计能力的重点培养。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拥有50人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32%。教师研究方向覆盖数据科学、区块链技术、数字农业等领域:
- 孟刚副教授主导电子商务算法治理研究,主持省级项目2项,发表CSSCI论文4篇;
- 徐晓燕博士聚焦数字农业与直播营销,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张磊讲师开发Python语言与新媒体营销课程,完成省厅级课题13项。
科研平台方面,依托科技金融研究中心(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全球供应链&产业电商学院,开展跨境电商算法优化、供应链金融等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商业项目的机会。
四、实践体系与竞赛成果
实践教学形成“三层递进”模式:
- 认知实践:通过企业参观、行业讲座建立职业认知;
- 模拟实训:利用校内跨境电商示范基地进行平台运营仿真;
- 实战应用:参与“丫丫全球购”直播营销、校企合作项目开发。
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ITMC杯跨境电商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一等奖11项。例如,2024届学生团队在“中威安防电子商务策划与运营”项目中,运用数据爬取技术和用户行为分析模型,实现精准营销方案设计,斩获全国联赛特等奖。
五、就业路径与发展前景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就业格局:
- 企业就业:45%进入电商企业从事数据分析、平台管理;
- 跨境电商:30%服务于跨境贸易企业,如亚马逊、Shopee平台运营;
- 自主创业:15%依托学校提供的免费办公场地开展直播带货、独立站运营;
- 深造升学:9%考取云南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部分攻读经济学博士。
典型案例包括2015级毕业生娄文璐,通过跨学科学习考入云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现为经济学在读博士;2024届王战朝凭借金融数据分析能力入职中国农业银行,凸显专业培养的跨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