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自2006年招收本科生以来,逐步发展为兼具应用型与师范特色的学科体系。该专业以培养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覆盖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小学教育、社会心理服务等多个领域。随着2023年应用心理学(师范)方向的设立,专业进一步强化了教学能力与教育情怀的培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框架,并通过社会服务与科研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双重升级
该专业以“立足鞍山、服务辽宁、面向全国”为发展定位,培养方向涵盖两个维度:一是面向基础教育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强调班级管理与教学能力;二是培养社会领域的心理咨询师,注重独立开展服务与行业指导能力。例如,学生需掌握心理评估与诊断、行为矫正技能等核心技能,同时具备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与危机干预能力。这种双重定位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岗位,也能在社区、企业等场景中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二、课程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呈现三大特色:
- 基础理论扎实:包含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主干课程,夯实学科基础;
- 应用技能突出:开设SPSS数据分析、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团体训练与辅导等实践课程,强化操作能力;
- 师范特色鲜明:新增教育原理、学习诊断与辅导等课程,培养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尤其注重通过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心理学课程训练科研思维,而情绪心理学、老年心理与维护等选修课则拓宽了服务领域。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创新的协同驱动
专业现有13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达85%。团队中包含国家优秀教育硕士生导师、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人才,近三年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30余项,发表SCI/SSCI论文4篇。教师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在抗疫心理援助、中小学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等项目中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实现“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培养。
四、实践平台与就业路径的多元拓展
专业构建了立体化实践体系:
- 校内实验室:配备心理测评室、行为矫正技能训练室等9类功能实验室;
- 校外基地:与鞍山市教育局合作建立30余个实践基地,参与建立2400余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 社会服务:组织师生参与妇联家庭教育、心理应急救援等项目,年均开展讲座超100场。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约35%进入中小学担任心理健康教师,40%在心理咨询机构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任职,另有15%选择攻读心理学硕士或教育学硕士。
五、专业特色与社会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通过“七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产、教、学、训、赛、研、创),专业形成两大亮点:一是师范性与应用性并重,学生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是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疫情期间组建的心理援助志愿团队服务超5000人次。这种“专业学习-实践应用-社会反馈”的闭环培养,使鞍山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辽宁省心理学教育领域建立起独特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