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1997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国内理工类院校中艺术传媒教育的标杆。该专业依托学校在地质、能源等领域的学科优势,融合新文科建设理念,构建起覆盖影视创作全流程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专业以395分的复试分数线凸显竞争激烈度,同时凭借91%的就业率和20%的升学率(2024届)展现人才培养成效。从学科定位到实践资源,从课程创新到行业衔接,这一专业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学科实力与专业定位
专业立足戏剧与影视学与新闻传播学交叉领域,致力于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编、导、摄、制、播全流程技能。作为四川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教学团队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优秀教师等高水平师资,拥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纪录片创作》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依托学校1.9万平方米艺术大楼与近亿元设备投入,硬件条件达到中西部高校一流水平,覆盖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需求。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课程设置采用“三四五”模式:三大知识模块(理论、技术、实践)、四大核心能力(策划、拍摄、剪辑、传播)、五类课程群(通识、专业基础、核心、方向、实验)。特色课程包括:
- 《纪录片创作》:国家级一流课程,采用MOOC+虚仿实验+实训的混合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与地方文化传播;
- 《自然科技纪录片特技摄影》: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解决特种设备操作难题,实现低成本高仿真教学;
- 非线性编辑与电视节目导播:强化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覆盖4K超高清制作等前沿领域。
实践资源与行业衔接
专业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与央视、四川广电、新华社等20余家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学生可参与《地理·中国》等栏目制作。其艺术与传媒实践教学中心提供:
- 特技摄影虚拟棚:模拟复杂拍摄场景,支持高速摄影、显微摄影等特殊技法训练;
- 融媒体实验室:涵盖4K演播厅、虚拟演播系统、杜比全景声混录棚;
- 作品展映机制:优秀毕业作品在专业影院公映,并推送至学习强国等平台。
升学路径与就业前景
近三年毕业生去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行业就业:61%进入影视制作、融媒体中心、短视频平台,涵盖导演、制片、新媒体运营等岗位;
- 升学深造:20%考取中国传媒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研究方向延伸至戏剧数字化、有声语言艺术创作等领域;
- 跨界发展:19%任职于政府文宣部门、广告策划机构,运用视听叙事能力拓展职业边界。专业通过“双师型”师资团队(40%具行业经验)和校企联合项目,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动态接轨。
在数字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下,该专业通过科技赋能艺术的教学改革,持续强化学生在虚拟制片、交互式叙事等新兴领域的竞争力,为影视行业输送既懂技术又具人文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