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是该校首批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学院开展教学,专业代码为080717。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践的交叉融合,课程体系覆盖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完整知识链。通过与腾讯云大数据学院、智造工程学院等院系的协同培养,形成了以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为核心的技术特色,并强调通过项目实践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立足人工智能产业需求,聚焦算法设计与工程应用两大方向。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智能系统开发等核心技能。课程设计中特别设置人工智能项目应用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基地(如长江钢铁)的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业场景结合。毕业生需具备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科研开发或技术管理的能力,同时为攻读硕士或出国深造奠定基础。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课程分为理论基础、技术实践和领域拓展三大模块: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基础,以及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数据建模与分析等专业课程。
- 技术工具课程:重点强化Python、Java、Tensorflow等编程与开发工具的应用能力。
- 实践创新平台:依托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开展大数据采集、分布式计算、机器人控制等实验项目。
师资方面,学院拥有副教授占比47%的教师团队,并聘请了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杨圣祥教授等国际专家,推动计算智能研究与产业转化。
就业方向与行业竞争力
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技术研发类:可担任系统架构师、算法工程师或数据挖掘工程师,主要服务于互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
- 行业应用类:在智能制造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开发,或在智慧物流领域参与无人驾驶技术研究。
- 学术深造类:近三年毕业生中,约15%进入985/211高校攻读硕士学位,部分学生通过国际交流项目赴海外高校深造。
根据第三方机构调研,该专业毕业生起薪水平在长三角地区同类院校中位列前30%,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