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前沿学科,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植根于学校深厚的工科底蕴。该专业是学校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面向工业4.0时代打造的高职本科特色专业,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构建了覆盖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数字孪生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专业以产教融合为核心,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和1.2亿元设备总值的实训基地,形成“理论+实践+创新”的教学闭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超99%,成为区域智能制造领域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是该专业的核心优势。其课程设置聚焦三大维度:
- 基础理论层:涵盖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等传统工科课程;
- 技术应用层:重点开设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实践课程;
- 前沿拓展层:融入数字孪生技术、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教学资源依托37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包括国家级数控实训中心和机器人实训中心,实现企业级设备的全场景教学。
在师资建设方面,专业汇聚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101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5人、博士12人,同时引入40余名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头部企业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双重身份、双向使用”的协同育人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团队中33人具有企业技术服务经验,17人持有技师资格,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实时同步。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通过三级进阶式实训:
- 基础技能阶段:在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掌握传统加工技术;
- 专项提升阶段:通过3D打印实训中心完成智能设备操作认证;
- 综合创新阶段:参与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等赛事,2022年团队曾获工业数字孪生赛项金奖。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时平均掌握3-5项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认证。
该专业在升学就业通道上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既可入职河钢集团等龙头企业从事智能产线运维,也可通过专本贯通渠道攻读更高学位。值得关注的是,学校与俄罗斯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赛事深度合作,为优秀学生开辟海外技术交流通道。数据显示,毕业生三年内晋升比例超85%,部分成长为“中国精益匠人”等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