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立足现代财经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通过智能化课程体系与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构建了覆盖传统会计实务与新兴技术应用的全方位培养路径。该专业以双主体育人和标准化考核为特色,既强化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会计分析等核心能力,又注重培养其运用大数据技术、RPA财务机器人等工具解决复杂财务问题的技能。毕业生可胜任传统财会岗位及财务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操作等新兴领域工作,就业竞争力显著。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该专业形成了“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原理》《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等,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知识框架;专业核心课聚焦实务能力培养,例如《企业财务会计》侧重账务处理,《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强化税务合规操作,《财务大数据分析》则通过Python工具实现数据建模与可视化。特别设置的《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课程,将RPA技术引入财务流程自动化,提升学生应对智能财务场景的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虚实结合”模式:
- 校内实训依托智能财务共享服务实训室,完成从凭证整理到报表生成的完整流程模拟;
- 虚拟仿真通过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平台,训练学生处理多维度财务数据;
- 企业顶岗与周口中和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等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在真实业务场景中完成纳税申报、成本核算等任务。这种“学训赛创”一体化设计,使学生在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体现在三个维度:
- 双主体协同:学校与周普会计事务所共建课程资源,企业专家参与《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等课程开发;
- 智能化教学:采用财务机器人助教系统,实时分析学习数据并推送个性化训练方案;
- 证书融通:将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嵌入《财务会计》课程,同步开展智能财税1+X证书认证培训。近三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2%,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面对行业变革,该专业重点布局财务大数据分析与管理会计方向。通过《大数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学生可掌握Hadoop数据挖掘与Tableau可视化技术;《企业内部控制》课程引入COSO框架,训练风险识别与内控设计能力。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业比例提升至37%,薪资水平较传统岗位高出18%,印证了专业升级的实效性。
对于职业发展,学生可通过“三阶晋升通道”实现能力跃迁:
- 基础岗位:出纳、费用会计等,夯实核算基本功;
- 技术岗位:财务数据分析师、RPA流程设计师,专注智能化应用;
- 管理岗位:财务经理、内控主管,统筹企业财务战略。优秀毕业生如王佳星(西安蒙牛乳业)从往来款核算进阶至财务报表分析岗位的案例,印证了该培养体系对职业成长的支撑作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