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1980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持“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聚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形成了涵盖学科建设、教学模式、育人机制的多维特色体系,为全国输送了大批扎根基础教育、具备深厚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思政教育人才。
在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方面,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构建了“基础理论-方法技能-实践应用”三位一体的课程框架。核心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注重学科交叉性,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前沿内容。同时,通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等课程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使其既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又能适应中学思政课教学需求。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通过“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 课堂叙事性教学:以红色故事为载体,结合案例教学法,将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融入课堂,增强理论感染力;
- 平台情景式教学: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开展模拟教学、历史场景再现等活动,例如学生自编自导思政主题话剧《薪火传今朝》,将校史与革命精神搬上舞台;
- 基地体验式教学:与红旗渠干部学院、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合作,组织学生实地调研,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网络延展式教学:整合VR红色展馆、在线案例库等资源,构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的数字平台。
在育人机制改革中,专业注重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一方面通过“红孩子学校”等项目建立“大学生影响少年儿童”的代际育人链条,另一方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兼具科学性与思想性,既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具备高尚师德。例如,教师团队中包括前教育学考研阅卷组成员宋瑾等专家,其独创的“命题人与阅卷人双重思维教学法”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应试与教学能力。
面向未来,该专业持续推进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优化。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完全学分制与书院制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并通过多元评价体系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塑造的成效。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扎根基层教育比例持续攀升,充分印证了其“立足河南,服务全国”的办学定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