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多学科公办高职院校,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该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代码:510209)于2020年正式设立,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生的高职专业,依托区域1400亿元电力装备产业集群的产业基础,构建起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立足智能产业需求,通过"课岗赛证"四位一体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掌握数据标注与处理、机器学习算法、智能系统开发等核心技能的技术人才。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该专业围绕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框架两大技术方向,构建了阶梯式能力培养路径:
- 基础能力层:通过《Python应用开发》《Linux操作系统》等课程夯实编程与系统操作基础
- 核心技术层:重点开设《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自然语言处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 综合实践层:依托智能技术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化教学,强化智能产品部署与运维能力。
实训资源建设凸显校企协同优势。专业与华为、科大讯飞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建鲲鹏产业学院,拥有大数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人工智能工程研究中心。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2021年斩获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展现出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校方数据显示,该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比100%,教学团队包含博士1人、副教授3人,近三年获教学能力大赛省级以上奖项5项。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面向智能产品开发测试、数据服务、系统集成运维三大领域。根据2024年招生计划,该专业在河南省内实行文理兼收,每年招收40人(文科20人/理科20人),学费标准4200元/年,与区域内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建立定向培养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为退役军人开设专项通道,实施"文化素质免试+职业适应性测试"的录取模式,体现职业教育普惠性特征。
在区域产业升级背景下,该专业毕业生可深度参与智能电网运维、工业机器人调试等新兴领域。随着许昌市三年2000亿元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目标的推进,掌握深度学习算法与机器视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将在智能变电站巡检、电力设备故障预测等场景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