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立足电力行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等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该专业作为福建省内唯一长期开设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华电、国能等大型发电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实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专业课程体系以热能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为核心,构建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框架。基础课程包含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理论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涵盖锅炉设备及运行、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等实践性内容。特别注重将企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实践课时占比超过50%,通过校内模拟电厂实训和校外企业轮岗实习,使学生掌握:
- 发电机组热力设备运行控制
- 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
- 热工仪表使用与过程控制
- 动力装置优化设计等核心技能。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电力产业链各环节。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率达23.75%,其中:
- 火力发电厂设备运维岗位占比34%
- 热力公司技术管理岗位占28%
- 能源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岗位占19%
- 新能源企业技术岗位占12%校企合作单位覆盖省内80%以上发电企业,形成稳定就业输送通道。就业帮扶机制成效显著,困难毕业生落实率达100%。
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岗课赛证"融通特色。通过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全国技能大赛标准,构建"理论教学-仿真训练-实战操作"三级培养体系。学生可考取垃圾焚烧发电运行与维护、发电集控运维等证书,近年在全国风光互补发电、光伏电子工程等赛事中累计获奖23项。专业教师团队包含企业技术骨干占比40%,采用"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完成从设备拆装到系统调试的全流程实训。
教学资源保障方面,学院配置了与生产现场同步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校内建有锅炉仿真运行平台、汽轮机故障诊断实验室等12个专项实训室,校外依托31个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实训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包含超临界机组模拟系统等先进设备,确保教学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