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之一,自2014年起在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该专业以培养工业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及管理人才为核心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设置覆盖电工电子技术、PLC技术应用、自动控制系统等核心领域。作为青海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与区域产业需求深度结合,毕业生就业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行业等领域。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电气自动化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需掌握工业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与维护能力,同时熟悉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培养方向明确分为智能化楼宇与电梯控制两个领域,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场景下的技术需求。通过三年系统学习,毕业生将具备解决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
课程设置以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为理论支撑,重点强化PLC技术应用、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检测技术等实操性内容。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三阶段递进”模式:
- 基础技能训练:包括金工实训、电工实习,掌握工具使用与电路基础;
- 专项技术应用: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深化专业技能;
- 综合能力提升:依托毕业实习与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组装调试项目,培养系统化工程思维。
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通用设备制造业(占就业岗位的4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1%)及技术服务领域(27%)。典型岗位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程师(平均起薪4800元)、自动化系统运维专员(薪资涨幅年均12%)、供配电技术管理员等。学院与青海省30余家重点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就业一体化率达93%,其中在盐湖工业股份、青海油田等龙头企业就业占比超过60%。
专业建设优势
作为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该专业实施“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训指导。专业实验室配备价值1200万元的工业级自动化实训平台,包含三菱FX系列PLC实训台、西门子S7-1200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设备。学生可考取维修电工高级证书(获证率98%)、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认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形成“学历+技能”双证融通培养体系。
该专业通过持续优化产教融合机制,构建起“课堂-实验室-企业车间”三维联动的育人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定在89%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满意度达94.6%,凸显其在区域职业教育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