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创于1985年,历经38年发展沉淀,已成为安徽省内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工科专业。该专业于2009年入选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2023年纳入一本批次招生,并成为学校首批硕士专业学位重点培育点。其培养体系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深度融合自动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交叉学科特色,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7.7%,展现出强劲的专业竞争力。
从课程体系来看,该专业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重驱动的知识框架。核心课程涵盖现代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学科,同时引入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装备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内容。特别注重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设计等实践课程,并设置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项目。这种课程设计既夯实了学生的机械工程基础能力,又强化了智能化装备开发的实战经验。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是支撑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数据显示,专业教师团队中博士占比62%,拥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和丘陵地带智能农机装备科研团队,近三年主持科研项目超100项,获专利授权80余件。依托粮食烘干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学生可参与高性能复杂制造智能决策等课题研究。这种教学-科研协同机制,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7项,包括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重量级荣誉。
在培养路径上,专业通过“双创教育贯穿全程”策略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具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 基础阶段:通过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和三维建模竞赛培养基础技能;
- 提升阶段:依托智能农机装备实验室开展PLC控制系统设计等进阶训练;
- 实战阶段:组织学生参与省级产教融合基地的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这种阶梯式培养使毕业生既能胜任机械研究院所的设计工作,也能在智能制造企业担任技术管理岗位,近三年考研录取率稳定在20%以上,部分学生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深造。
就业市场反馈印证了该专业的培养成效。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长三角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涉及工业机器人集成、数控机床研发等领域。特别在智能农机装备方向,因契合安徽省“机械强省”战略,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值得关注的是,专业通过中芬“2+2”联合培养、中德科技合作项目等国际化渠道,助力学生获得欧盟CE认证等职业资质,这种本土化培养+国际化视野的模式,使其在同类院校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