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的英语专业作为学校首批升本专业之一,始终以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经济发展为办学导向,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文理兼收的招生特点,融合语言技能训练与跨学科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四年制本科教育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兼具教学能力与行业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其特色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丰富性上,更反映在就业方向的多维拓展中,成为川西地区英语教育与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构建了"双轨并行"模式。一方面强调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通过英语教学法、英汉互译等课程强化师范技能,使学生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和学习策略;另一方面面向非师范领域,依托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应用型课程,培养能在外贸、文化传播、翻译等领域发展的实践人才。这种双重定位使毕业生既可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又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涉外人才的需求。
专业课程体系呈现"基础+进阶+拓展"的三层结构:
- 语言基础模块:包含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核心课程,夯实语言基本功
- 专业深化模块:设置高级英语、语言学概论等理论课程,辅以英语演讲与辩论等实践课程
- 应用拓展模块:开设英汉口译、跨文化交际等特色课程,强化职业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计紧跟教育改革趋势,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特色课程直接对接基础教育改革需求,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则为学生深造打下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凸显三大亮点。外国语学院现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0人,包含陈雅莉等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全国二等奖的教学名师。教师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教改项目等课题30余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编古藏文文献教程》等特色教材。同时实施"双师型"培养计划,李政侣等教师深度参与甘孜州基础教育教研,担任名师工作室指导专家,形成教学与产业互动的良性循环。
就业数据印证了培养成效。近五年毕业生就业方向呈现:
- 教育领域占比约65%(含中小学、培训机构)
- 涉外行业占比25%(涵盖外贸、旅游、翻译等)
- 升学深造占比10%(主要进入川大、广外等高校)
特别在基础教育领域,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英语教学基本功"和"民族文化理解力",这得益于专业设置的藏语选修课和康巴文化研究特色模块。
从学生发展质量看,专业满意度调查显示综合满意度3.8分、就业满意度3.4分,反映出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的匹配度仍有提升空间。但实践教学环节表现突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词汇竞赛、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3项、省级奖项5项,验证了"以赛促学"培养模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