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的戏曲音乐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的王牌方向之一,承载着豫剧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该专业依托河南省唯一省级公办艺术类职业院校的定位,构建了从中专到高职的完整培养体系,以豫剧伴奏为核心特色,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河南省戏曲学校,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曾担任校长,为专业发展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底蕴。目前,该专业既是全国豫剧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教育部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的实施单位。
在专业培养体系上,戏曲音乐采用差异化学制设计:面向小学毕业生开设六年制中专,针对初中毕业生设置三年制中专,形成阶梯式培养路径。课程架构分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两大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含:
- 器乐主修(主攻板胡、二胡、琵琶等豫剧伴奏乐器)
- 豫剧伴奏练乐与合乐排练
- 豫剧板式分析
- 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通过工(演)学结合模式,将传统师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强调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确保学生既能掌握规范的演奏技法,又具备即兴伴奏的实战能力。
教学实施中突出双轨并进特色:一方面设置现代化唱念教室与专业琴房,配备与省级院团相当的服装道具;另一方面引入非遗传承人研培项目,通过名家讲座、经典剧目复排等方式强化传统技艺传承。实习实训环节包含校内外联合排练、省级院团顶岗实习、非遗展演等活动,确保学生毕业时能达到"能演奏20个以上豫剧经典剧目"的行业准入标准。
师资配置呈现"老中青三代传承"的鲜明特征:既有常香玉大师亲传弟子组成的教学团队,也有获得河南省文华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更聘请汪荃珍、孟祥礼等豫剧表演艺术家担任客座教授。教学设施方面,戏曲学院拥有18间标准化练功房、50余间独立琴房及豫剧数字音像资料库,其中500平米多功能排练厅可完整呈现传统戏台的空间格局。
该专业毕业生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态势:优秀中专生可通过高考进入中国戏曲学院等高等学府,部分学生经选拔加入校属艺术团,更多毕业生服务于河南省豫剧院、地市剧团及文化馆站。数据显示,近年该专业对口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涌现出杨帅学等豫剧伴奏名家,更有学生转型为戏曲音乐编创人员,参与《程婴救孤》等新编剧目的音乐设计。这种"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培养理念,使该专业成为中原戏曲音乐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