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该专业依托学院在装备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协同”的特色培养模式,毕业生在机械加工、智能制造等行业中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以下从培养体系、核心课程、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培养体系上,专业以“德技并修”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实训的多层次课程模块。学生需掌握数控编程、机械设计基础、CAD/CAM应用等核心能力,并通过制图测绘、PLC实训等实践环节强化技能。例如,通过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学生能熟练完成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与程序调试,达到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标准。此外,专业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采用“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校内实训基地配备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与企业联合开展顶岗实习,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需求的无缝对接。
课程体系的设计突出前沿性与实用性。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制图与CAD、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等,覆盖从基础理论到智能制造的完整知识链。以NX三维建模课程为例,学生不仅掌握二维草图绘制与实体建模,还需完成四轴零件建模等高阶任务,为多轴数控加工奠定基础。同时,专业将3D打印、虚拟仿真等新技术融入教学,通过数控多轴加工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加工场景的能力,满足高端制造业对精密加工人才的需求。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拥有一支兼具学术造诣与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以薛文超为代表的教师曾获山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奖项,并主导创建数控技术工作室,带领学生参与省级技能竞赛并多次获奖。工作室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如汽车零部件加工、数控设备调试等,使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真实生产流程。此外,教师团队定期参与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等课题研究,将最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动态同步。
在就业前景上,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数控设备操作、工艺设计、技术管理等岗位,就业领域涵盖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根据学院数据,就业满意度达3.7分(满分5分),部分学生进入一汽解放、奇瑞捷豹等知名企业。专业还与地方企业共建订单班,定向输送掌握数控铣削编程、工业机器人应用等技能的人才。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毕业生可通过考取数控车工中级证书、加工中心操作工证书等提升职业竞争力,部分优秀人才逐步成长为技术主管或工程师。
总体而言,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通过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实战化师资团队,构建了适应现代制造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生态。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专业将持续优化多轴加工、智能检测等方向的教学资源,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