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自2019年起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作为甘肃省较早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型高校,该专业立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聚焦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开发,形成了校企协同的育人特色。专业依托信息工程学院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了覆盖智能感知、机器人技术、数据挖掘等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近三年学生获得782项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
课程体系以"夯实基础+突出应用"为原则,核心模块包括:
- 智能算法开发: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 系统集成实践:智能机器人技术、MATLAB仿真建模、虚拟现实技术
- 数据技术应用:数据仓库与挖掘、模式识别、智能信息检索特别设置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两个方向模块,前者侧重图像处理与算法优化,后者聚焦嵌入式系统与工业物联网应用。课程中融入TI杯物联网设计竞赛、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等赛题案例,实现"以赛促学"的教学闭环。
师资队伍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占比32.83%。系主任石蕊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带领学生团队获电子设计竞赛省级特等奖;闫英琪教授在智能控制领域发表50余篇论文,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新引进的李秦渝博士在计算机视觉方向发表3篇SCI论文。教学团队采用"双导师制",由企业工程师参与智能系统综合实践等课程开发,近三年校企共建4门省级一流课程。
培养模式凸显产教融合特征,通过"六共六融"机制与拓维信息、九霄鲲鹏等18家IT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大三学生需完成企业项目制实训,典型课题包括:
- 基于OpenCV的工业缺陷检测系统
- 智慧城市交通流量预测模型
- ROS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优化2024届毕业生在小米、华为等企业研发岗就业率达37%,部分学生进入西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基地攻读硕士学位。
招生录取方面,该专业在甘肃省属本科二批K段招生,2023年理科计划100人,近三年录取最低分稳定在390-400分区间,对应全省位次约58000名。外省考生需注意选考科目要求,如湖北省物理类考生2023年录取最低分对应首选物理科目。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