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财经学院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是顺应数字经济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该专业以法学为基础,融合经济学、管理学及大数据科学等多领域知识,旨在培养具备法律思维与商业素养的应用型法治人才。作为辽宁省首家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大连财经学院依托其财经学科优势,构建了特色化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合作与学术交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信用法治建设输送专业力量。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法经结合、德法兼修”的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对金融、商事领域的信用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课程设置覆盖法学基础理论、信用管理实务及技术工具应用,例如《社会信用法》《金融风险管理》等核心课程,使学生能够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新型法律问题。同时,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综合服务中心等校内实验室,以及法院、金融机构等校外实践基地,强化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课程体系与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学科交叉融合:除法学主干课程外,设置《初级财务会计》《金融科技与监管》等经管类课程,形成“法律+金融+技术”的知识结构。
- 实践导向教学:推行“242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包含:
- 校企合作项目(如与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共建“未来律师班”)
- 行业特色课程(如“企业合规与风险防范”)
-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行走的文化课堂”“乡村振兴实践实训”等项目驱动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师资力量与学术资源方面,专业拥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80%以上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兼具学术研究与企业实践经验。教师团队参与全国性学术论坛如“信用法治·韶山论坛”,并与湘潭大学等院校开展学科建设合作。例如,2024年教师团队赴湘潭大学调研时,重点探讨了信用风险治理范式与课程模块优化,推动教学理念的迭代升级。
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传统法律领域:毕业生可担任法官、检察官或律师,专注于金融纠纷解决。
- 新兴合规领域:进入银行、保险等企业的法务与风控部门,从事企业信用评估与合规审查。
- 公共治理领域:服务于政府信用监管部门,参与社会信用体系法治化建设。
未来,大连财经学院将持续深化“新文科”改革,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优化信用法治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加强全国高校信用法治教育联盟合作,推动课程资源共享与专业标准共建,为商事金融创新提供更具适应性的法律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