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外国语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作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独特的"英语+东盟语种"双语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该专业立足中国-东盟自贸区区位优势,构建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现代酒店运营管理为核心能力,以跨文化沟通为竞争优势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从课堂到行业的完整培养链条。其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双重提升,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服务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在专业培养体系构建上,该专业形成了三大特色模块。其一,课程设置实施职业化模块细分,包含国际酒店经营、休闲旅游管理、会展策划管理、营养健康四大方向,通过《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双语)》《酒店市场营销》等核心课程强化专业深度。其二,语言培养突出东盟语种优势,主修外语采用"英语+泰语/越南语/印尼语"组合,配套《酒店英语》《客源国概况》等课程,使学生能胜任跨国酒店运营场景。其三,实践教学构建"三级递进"体系,包含校内仿真实训(如茶艺服务、调酒实验室)、东盟博览会等展会服务实践、以及第六学期在万豪、希尔顿等国际品牌酒店的顶岗实习。
师资配置采用"双师型+行业导师"复合结构。专业带头人由广西教学名师唐凡茗教授领衔,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33%,双师型教师占比47.5%,并聘请20余位国际酒店高管担任客座教授。教学团队近五年斩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5门,开发的《酒店筹备与开业》等校本教材深度融入东盟酒店业标准。这种师资结构有效保障了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的有机衔接。
就业网络覆盖跨国酒店集团与文旅新业态。毕业生主要流向国际五星级酒店(占比45%)、国际邮轮(18%)、航空服务(15%)、会展企业(12%)四大领域,部分学生通过海外实习基地实现跨国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14项一等奖,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体现出扎实的职业竞争力。
专业建设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协同。依托校内大住宿业教学实验中心、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综合实验室等价值3000万元的实训平台,与40余家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形成"课程-竞赛-创业"三维联动机制。其《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创新采用"沉浸式工坊教学",将南宁东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设计,这种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做法,使人才培养既具国际标准又显本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