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河北省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自2007年创办以来,始终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规格,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需求的复合型教师。该专业不仅是河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更于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3年跻身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行列。其特色化课程体系、实战型教学模式以及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区域内小学教师培养的标杆。
课程体系:“四教五特六技”的多维架构
专业课程设置围绕“一专多能”目标,构建了独特的课程模块:
- “四教”方向:聚焦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及活动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确保学生掌握多学科教学核心知识;
- “五特”特长:通过音乐、绘画、舞蹈、书法、手工等艺术类课程,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美育素养;
- “六技”训练:涵盖演讲、说课、评课、板书设计、多媒体制作、班队活动设计等教学实操技能,注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种课程结构既体现“全科型教师”的培养理念,又通过特长与技能的双轨并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四段渐进式”培养路径
专业依托“高校-政府-小学”(U-G-S)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贯穿四年的实战化实践体系:
- 专业认知阶段:通过基础教育名师讲坛、职业认知活动,建立学生对小学教育的初步理解;
- 技能训赛阶段:校内外技能竞赛与八项技能实训小组(如卓越师范生研究团队)强化专项能力;
- 教育见习阶段:深入小学课堂参与听课、教研,积累真实教学场景经验;
- 实习研习阶段:为期18周的教育实习与研习,完成从“准教师”到合格教师的角色蜕变。这一模式强调“产出导向”,通过持续的过程管理与优化,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教学实施与班级管理能力。
专业特色:“双优”师资与认证驱动
石家庄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以“学生中心”为核心理念,构建了“双优”师资队伍:校内专任教师中教授与副教授占比超50%,同时聘请9名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导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互补。此外,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认证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调整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改革动态适配。例如,2024年新增的公费师范生项目,直接对接石家庄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需求,已累计输送179名定向培养人才。
就业前景:高就业率与多元发展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主要流向包括公立小学教师、教育服务机构及培训机构。得益于“多科型教师”定位,学生可胜任语文、数学等多学科教学,部分优秀毕业生在河北省教学技能大赛、“挑战杯”等竞赛中斩获省级奖项,成为区域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此外,专业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小红书”》等创新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规划支持,进一步拓宽就业路径。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