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理工职业大学的软件技术专业立足职业教育定位,以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覆盖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运维等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并通过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能力。数据显示,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8%,就业质量在省内高校中表现突出,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园到产业的完整培养链路。
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具备软件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能力和项目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强调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专业能力要求包括:
- 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使用Java、HTML等语言实现功能模块;
-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能力,支撑复杂业务系统开发;
- 前端开发与企业级项目开发能力,满足全栈开发需求;
- 软件测试与售后技术支持能力,保障产品质量与服务。
课程体系与实训资源
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基础课程涵盖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计算机科学核心内容,核心课程聚焦Web开发技术、软件建模与设计等实战方向。特色课程如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开发和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紧贴行业前沿技术。校内建有软件开发实训室、软件测试实训室等32个先进实训基地,配备总值2200万元的教学设备。校企合作方面,与东软集团、中软国际等20余家企业共建4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需求无缝对接。
就业方向与校企协同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IT行业、互联网企业及政府机关,从事软件规划、开发测试、技术运维等工作。合作企业覆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及沈阳、大连等区域产业中心。通过东软数字产业学院项目,学生可参与为期一学期的企业实训,使用真实项目案例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例如,2023年参与东软实训的313名学生中,21%进入百度智能云、东软集团等头部企业就业。专业还通过“火箭班・召集令”等活动选拔优秀学员进行定向培养,强化就业竞争力。
教学创新与成果转化
教学团队由省级教学名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实施“教、学、做、研、创、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7项,出版职业技能教材8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学生在全国性赛事中表现亮眼,如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在华为辽宁省大学生信息化技能大赛中包揽一、二、三等奖。这些成果体现了专业在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方面的优势,为职业本科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