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扎根于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教育传统,以培养高素质教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语文学科教学两大主干学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其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创办的淮阴师专中文系,历经六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江苏省师范类专业认证,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以下从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平台及就业前景五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培养定位: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该专业立足新时代基础教育需求,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扎实学科知识、卓越教学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中学语文教师。其培养方向不仅涵盖传统语文教学,还注重创新意识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塑造。例如,通过“以文化人”理念,学生需掌握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等核心素养,同时融入跨文化交际和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多元化教育场景。
二、课程体系:理论为基,实践赋能
专业课程以中国语言文学为核心,覆盖从古代到现当代的文学经典与语言理论。核心课程包括:
- 文学概论与语言学概论:构建学科理论框架;
-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强化语言分析与应用能力;
-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拓展文学视野与审美鉴评能力;
- 教学原理与设计、语文学科教学论:培养教学实践技能。
实践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平台,提升学生课堂设计、教学实施与班级管理能力。例如,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教学基本功大赛奖17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效。
三、师资队伍:学术引领,梯队完备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博士占比85%。教师团队中包括江苏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等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并参与《儒藏》《辞源》等国家级文献工程。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学术成果的机会。例如,部分教师曾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资源。
四、实践平台:多维共建,协同育人
专业建有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的实训中心,包括应用文科综合实训中心、文科教师教育实践平台等,覆盖从模拟课堂到融媒体技术的全场景教学需求。同时,与苏州市新康实验小学、西交大附属中学等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实现“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培养。学生还可通过新程剧社、兰亭书法协会等社团提升综合素养,形成“一文双能”(人文修养+教学能力)的竞争力。
五、就业前景:高质量输出,广域覆盖
近三年,该专业平均就业率超97%,高质量就业率(考研、考编等)达70%。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小学担任语文教师,部分任职于文化教育部门、传媒机构或继续深造。例如,2020年第九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两名学生斩获一等奖(全省仅5人),凸显其教学能力的行业认可度。此外,专业依托教育硕士(学科语文)授权点,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生提供升学通道。
总结与展望
苏州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以“致远至恒,务学悟真”为精神内核,通过学科交叉、资源整合与创新实践,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国家级一流专业身份、省级示范认证地位以及高比例硕博师资,共同构筑了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该专业将在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中发挥更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