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其专业布局涵盖文化遗产保护、视觉传达、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本专科协同发展的体系。学院通过“政、行、校、企”协同办学模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培养路径。例如,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学院依托郑州市教育局重点专业和急特需建设专业点,结合非遗数字化双创实验室等先进设施,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创新结合。
在专业设置上,学院形成了多层次、交叉融合的学科结构:
- 本科专业包括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等,其中环境设计为郑州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示范专业;
- 专科专业如视觉传达设计(特殊教育学院)、广告艺术设计等,注重职业技能培养,课程设置聚焦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应用与创意实践;
- 特色方向如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开设手工印染、炎黄服饰文化产品设计课程,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入教学。
师资力量方面,学院拥有83名教职工,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9人、博士9人(含在读),并聘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业界专家。教师团队注重科研与教学结合,近五年完成省部级课题40余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0余项,构建了以双师型教师(占比26.5%)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与教学特色体现在三个维度:
- 基础能力强化: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课程培养美学基础,借助图形图像实训室提升数字化设计能力;
- 项目驱动教学:采用企业仿真设计项目(如VI设计课程)和毕业设计作品展,推动学生参与真实商业案例;
- 科技融合创新:在3D打印实训室、非遗数字化实验室中,学生可实践数字建模、古籍修复等跨学科技术,响应“设计河南”战略需求。
实践平台建设覆盖校内外资源:
- 校内建成陶瓷实训基地、动画后期合成实训室等15类实验室,支撑从手工艺到数字媒体的全链条实践;
- 校外与数字马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梦祥纯银制品等企业合作,提供设计助理、工艺制作等岗位实习机会;
- 就业率保持95%以上,毕业生可从事广告设计、非遗保护、自主创业等方向,专科生通过“以赛促学”模式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